新闻动态
你的位置:安博app下载苹果 > 新闻动态 > 10大元帅只有他主动申请入朝参战,然而申请没被通过,为什么?
10大元帅只有他主动申请入朝参战,然而申请没被通过,为什么?
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8:49    点击次数:155

支援朝鲜出兵很关键,就算打狠了,也就晚几年赢解放战争嘛。要是不去,让美国把朝鲜全占了,以后事儿可就棘手了!

在关于是否要派兵去朝鲜帮忙的党中央高层会议上,彭德怀坚定地开了口。

毛主席对于是否要派兵支援朝鲜,考虑了很长时间,犹豫不决。

聂荣臻回想起来说:“在想是不是要出兵那会儿,毛主席好久没刮胡子了,胡子留得老长。等想明白了,开了个会,大家伙儿意见都一致了,毛主席这才把胡子给刮了。”

林彪是首先被考虑派去朝鲜打仗的人,因为他以前带着第四野战军长期在东北打仗,并且跟金日成也挺熟的。

不过,林彪因为一些复杂的原因,没有接受这个安排,而是向毛主席提议让“打仗高手”粟裕来担任。

让粟裕来当东北边防军的头儿,要是情况需要,他就先带兵去朝鲜帮忙。

不过,粟裕的身体不太好,一直都在休养中。

紧要关头,彭德怀毫不犹豫地站出来,带着军队去帮助朝鲜。

说起来,在军委为选志愿军统帅头疼的时候,十大元帅里,只有他挺身而出,要求去朝鲜打仗。但毛主席左思右想,还是婉拒了他的请求,这背后有啥原因呢?

【“美国佬不是国民党”】

朝鲜战争一开始,金日成领导的人民军力量强大,很快就把战场推进到了汉城,李承晚的政府吓得赶紧逃到釜山去了。

眼看半岛即将统一,朝鲜都已经打算要搬都城了,没想到美国那位“五星上将”麦克阿瑟带着军队突然在仁川登陆,局势一下子就被翻了个底朝天。

美国不仅让战争烧到了三八线北边,而且还一直轰炸中朝两国的交界地带。

要是美国把朝鲜半岛给占了,那可就糟了,中国东北会跟着遭殃,处境可就岌岌可危了。

其实,在朝鲜战争刚开始那会儿,毛主席就已经预见到可能会出现这种情况。所以,在一次关于保卫国家的会议上,他提出要建立一支东北边防部队,以防万一。

针对这事儿,林彪说:“四野在这事儿上,责无旁贷。需要多少人力就给多少人力,需要多少装备就给多少装备。”

然而,林彪身子骨弱,老是被一些奇怪的病缠着,见不得光,碰不得水,连澡都不能洗,吃得也简单,只有白菜炖豆腐或者土豆炖豆腐。边疆那边条件又差又冷,他这身子骨实在是吃不消。

林彪觉得粟裕最适合当边防军的头儿,因为在解放战争那会儿,他打仗总赢,还像淮海战役那样,创造了战场上的传奇。

粟裕在青岛养身体时接到了任命通知,但他感觉自己身体状况不允许,于是就写了一封信,让罗瑞卿帮忙带给毛主席。

毛主席回信说:“你的病还是挺重的,我非常挂念。现在新工作不急,你可以放心养病,直到完全好起来。至于在哪里养病,你觉得青岛行就在青岛,青岛不行就来北京,你自己看着办吧。”

选边防军的头儿可不是闹着玩的,要是朝鲜那边有啥风吹草动,他得立马带着队伍进朝鲜。

因此,毛主席心里还是想让林彪来担任这个职位。

说到底,林彪是第四野战军的头儿,他对东北那块儿挺熟的,而且在朝鲜人民军里,有不少高级将领,以前都是跟着林彪干的。

再说,林彪参与了“三大战役”中的两场,他擅长指挥大战、恶战,没有人比他更胜任这项任务了。

朝鲜战局出现转机后,毛主席特地找林彪聊了聊天。

毛主席没有直接讲出自己的观点,而是先问林彪,他对于出兵支援朝鲜这件事是怎么想的。

林彪直白地讲:“国内战乱刚停,好多事情还没理顺呢。虽说咱们打败了美国扶植的国民党,但美国跟国民党可不一样。人家是大大的工业强国,武器先进得很。就拿他们一个军来说,就有火炮一千多门,咱们一个军才几十门炮。再说他们的海军、空军,那都是老练得很,二战里都历练过,咱们的海、空军才刚刚起步。要是这时候硬着头皮跟人家干,那不是往火坑里跳嘛,后果可严重了。”

林彪提议,咱们不妨先在东北屯着兵,看形势怎么发展再做决定。

如果需要的话,可以去朝鲜的北边,帮朝鲜人民军一把。

现在,老百姓军队最合适的策略,就是打游击战,跟美军周旋。

听完林彪的话后,毛主席非但没发火,还觉得他的看法挺实在。

中国正处在大力发展阶段,和美国相比差距还很大,这是明摆着的事儿。

但毛主席觉得,中朝两国关系密切,就像嘴唇和牙齿一样,要是朝鲜有难了,那中国的东北地区可就危险了。

再说了,中国和朝鲜一直以来都是友好邻邦,中国历来有帮助朝鲜抵御外敌的习惯,因此,出兵援助那是理所当然的事。

林彪虽然心里不太赞同去朝鲜,但他还是完全听从了中央的安排,并且建议说:“等咱们的军队到了朝鲜,得赶紧打几场大规模歼灭战,先把战局稳住。要打这种大战,火力得集中,得把原本分散在各个师的重炮,尽量调配到准备打歼灭战的几个师去。”

其实,除了林彪,还有很多人也不支持出兵。

当毛主席把金日成写的求助信,给周总理、刘少奇、朱德他们看后,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得小心考虑,不能急着就上战场。

1950年10月2号,毛主席召集开了个中央书记处的大会,还邀请了林彪等许多高级将领一起来参加。

毛主席在会议上引导大家说:“大伙儿都来聊聊出兵朝鲜的好处和坏处,有啥说啥,别拘束。”

林彪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:“咱国家刚成立没多久,实力还不行,打不起大战。特别是咱还没跟美国军队交过手。我还是那句话:得小心。咱们国家打了二十多年仗,现在还没缓过来呢。我觉得加强东北边防比较保险,省得惹祸上身。朝鲜人口也就几百万,可咱们有五亿多人呢。为了那几百万,把咱们这五亿多人的国家给拼没了,太不值了。能不打就别打这一仗。要是真得打,也可以去了不打。咱把军队开到朝鲜北边,先看看情况,瞧瞧战事怎么发展,再做决定。能让敌人不战而降,那才是最好的。”

林彪的想法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,但毛主席明显想得更为深远。

他果断拍板:“现在援朝的事情十万火急,既然林彪因病不能出征,我觉得彭老总去最合适。”

过了两天,在又一次召开的会议上,彭德怀急匆匆地从西安赶了回来,一脸风尘。

他和毛主席想到一块去了:“去帮朝鲜打仗挺重要,就算打坏了,也就是解放战争晚赢几年。可要是美军到了鸭绿江和台湾,那他们想侵略就随时找借口开战了。”

毛主席听完连声称赞:“彭老总讲得太对了!咱们出兵帮忙,困难是不少,可朝鲜是咱的好朋友、好邻居,咱们不能看着美国鬼子欺负他们而不管;就像嘴唇和牙齿,嘴唇没了牙齿就会冷,门户破了堂屋就不安全。咱得出手相助,必须得帮。帮了好处多多,不帮坏处可大了。”

【元帅自告奋勇,为何遭到拒绝?】

毛主席经过仔细考虑,决定让彭德怀来担任志愿军的总指挥。

彭德怀是咱解放军的开创者之一,在军队里声望特别大。不管是打鬼子那会儿,还是解放全国的时候,彭德怀都展现出了非常厉害的指挥才干。

在解放军里,其实有很多挺厉害的指挥官。

就好比电视剧《亮剑》里,那位比“天王老子”还牛的旅长,他的原型是陈赓。但你知道吗?早在7月份,陈赓就已经跑到越南去了,帮着胡志明指挥对抗法国的战争。

当胡志明向中国发出求助时,他告诉联络员罗贵波:“士兵我一个都不需要,我只要一个出色的将领。”

罗贵波满心疑惑地问道:“到底是哪位呀?”

“老伙计陈赓在,我心里就踏实多了。”胡志明讲道。

没错,陈赓真的没辜负胡志明的期望。

到越南才短短一个月,越南人民军就有了极大的新气象。

法国人无奈地感叹:“天呐!原来是陈赓出手相助了,难怪越南军队一夜之间就像模像样起来了。”

别的将军呢,要么就是经验不足,要么就是身体不太好。琢磨来琢磨去,感觉彭德怀才是最合适的人选。

彭德怀确实没白让毛主席信任,他带着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一起打仗,赢了好几场大战,让美军吃了不少苦头,也为后来在板门店签停战协议创造了很好的机会。

其实,在毛主席考虑谁来当志愿军司令的时候,有个元帅自己站出来说想干,但毛主席仔细想了想,还是委婉地没让他去。

陈毅在1923年就成为了党员,他还参与了湘南起义,并且长时间担任新四军的领导。

在打仗那会儿,他做过华东野战军的头儿,也当过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的二把手。

陈毅听说林彪因为生病没法去朝鲜打仗后,就给毛主席写了封信。在中央正为选谁当志愿军总指挥发愁时,他主动请缨,说自己愿意带兵出征,去抗美援朝。

毛主席想了想,委婉地拒绝了陈毅的请求。

这里面的原因,其实很简单。

首先,陈毅是三野的领头人,但出兵援朝的主力军其实是林彪带领的四野。

另外,在战争那会儿,陈毅主要是管政治思想工作,威信特别大,但说到打仗的具体计划和安排,多数时候是别人在负责。就像解放战争时的华东野战军,他们的大部分战斗行动,其实都是在粟裕的指挥下进行的。

当然,还有件挺关键的事儿,就是陈毅现在已经从部队调到地方政府工作了。

新中国成立后,陈毅当上了上海市的市长。

上海是咱们国家的经济心脏地带,它的发展特别关键,还能给抗美援朝行动提供资金上的帮助。

要是陈毅去了朝鲜,中央就得另外找人来当上海市长了。

想了想,毛主席最后决定让陈毅继续留在地方,专心把上海的政务和经济打理清楚,好让发展速度能快点提上来。

陈毅主动请缨后,毛主席大力点赞,还说,把上海建设得更好,就等于给抗美援朝出了份大力。

【“陈毅,是个好同志!”】

组织没有批准陈毅的申请,但这并不表示毛主席对陈毅有什么不信任。

不过,他俩都是革命战友,还特别热爱文学,常常一起吟诗作对,这真是一段美好的故事。

新中国建立以后,毛主席很少参加葬礼,能数得过来就那么几次。

一方面,他工作特别忙;另一方面,他身体不太好,受不了太大的刺激。

陈毅走了以后,毛主席心里一直感到非常难过。

就像警卫陈长江所说的那样:“这几天,毛主席发现我们不再像之前那样爱和他聊天,问东问西的,而是不管见到谁,都面无表情,一句话都不说。”

1972年1月6日,吃完午饭的毛泽东得知陈毅的告别仪式安排在下午,他硬是从病床上撑起身子,套上睡衣和绒裤就要出门,秘书和警卫怎么劝都劝不住。

当专车缓缓驶入八宝山公墓,周总理瞧见毛主席穿得那么简单,便用严肃的眼神望了望主席身旁的工作人员,仿佛在责怪他们没有照顾好主席。

一个警卫无奈地说:“主席刚躺下没多久,就猛地坐起身,喊着要走,然后直接就下床朝门外冲,我们根本挡不住。我一着急,顺手拿了件衣服就追了出去。”

随后,陈毅的妻子张茜也赶紧出门来迎接,她紧紧拉着毛主席的手,眼眶泛红地说:“主席,您怎么也亲自来了呢?”

“我是来缅怀陈毅同志的,他真的是位好同志!”不知不觉中,毛主席的眼眶湿润了。

接着,由李德生主持仪式,周总理发表了缅怀之词,陈毅的告别会顺利结束。

这是毛主席这么多年来头一回参加追悼会,同时也是他参加的最后一次。

毛主席很重感情,老朋友去世后,他一直很难过,心里憋着气,加上工作太劳累,结果在追悼会32天后,突然就喘不过气来了。

幸亏医生护士们迅速出手相救,毛主席这才慢慢缓了过来。

不过,从那以后,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日渐衰弱,直到1976年9月9日不幸离世,全国上下都沉浸在悲痛之中。